在紅薯淀粉加工過程中,薯塊的清洗和去雜是保證淀粉潔凈的第一道工序,關必須認真對待。清洗不徹底,會使一些比重和淀粉顆粒接近的輕質泥沙混入淀粉,影響到淀粉制品的色澤和質量。薯塊的清洗一般分為浸泡、淘洗、凈洗3個步驟。從方法上分為人工洗薯和機械洗薯兩種類型。
一. 人工洗薯
1. 浸泡---簡易型淀粉加工的紅薯清洗需要先將新鮮紅薯浸入水池浸泡1-2個小時,使薯塊上的泥土吸水飽和,更易沖洗下來。有些薯塊表面的泥土多而黏重,不易掉落,需適當延長浸泡時間。
2. 淘洗---浸泡一段時間后,使用工具攪拌翻動水池中的薯塊,利用摩擦力,將薯塊上的泥土去除。
3. 凈洗---表層泥土淘洗過后,將薯塊撈出放置其他清水池中洗去濁水。過程中發現泥土黏連的紅薯可人工搓洗去除,然后將干凈的紅薯置于磨粉機器旁待用。
二. 機械洗薯
機械洗薯不需要清洗池和浸泡池,可節省場地費和用工費,并且速度快,與紅薯粉碎設備聯結配套解決上料問題。
紅薯淀粉機的清洗環節用到的清洗設備也有幾種不同功能的,其中比較常用到的主要是兩種:斜鼠籠式清洗機、槳葉式清洗機和上料清洗機。這些清洗設備的共同原理都是在沖淋水的參與下,薯塊間相互碰撞摩擦,使泥土與薯塊分離,還能清洗到一些死角溝壑處,清潔力度更大。薯塊表面的泥沙被水沖洗掉后,從排污口排出。而后經過上料設備運送至粉碎設備入口,直接進入下道工序。
不管采用哪種紅薯清洗方式,在清洗前和清洗過程中都要仔細去雜。這里所說的雜質一是薯塊中的帶病、受凍、受水浸害過的,不利于淀粉加工的不新鮮不健康的紅薯;二是薯塊中夾帶的比較明顯的石礫、鐵器、泥塊和藤蔓莖葉等非薯塊雜質。及時將這幾種雜質挑出去掉,目的也是為了紅薯淀粉加工能夠順利進行,保障紅薯淀粉加工設備的平穩運行,避免雜質進入粉碎系統,損壞機械運轉,降低出粉率和淀粉品質。
原創文章不易,保護知識產權。
轉載、挪用或搬運請注明出處,
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